普天同慶薪傳三十 –《烏龍窟》輕喜劇笑鬧登臺

普天同慶薪傳三十 --《烏龍窟》輕喜劇笑鬧登臺

普天同慶薪傳三十 –《烏龍窟》輕喜劇笑鬧登臺

  • 2019-12-21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 柯香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薪傳歌仔戲劇團

觀演時間:2019年11月30日(六)14:30

觀演作品:《烏龍窟》

觀演地點:大稻埕戲苑

劇照提供: 薪傳歌仔戲劇團

 

 

 

《烏龍窟》是薪傳歌仔戲劇團於1999年所編製之兒童劇,由江牧非編劇,黄雅蓉導演,廖瓊枝擔任藝術總監。【1】時隔二十年,2019年適逢薪傳三十週年,在經過重新修訂後,將《烏龍窟》復刻經典,笑鬧登臺。《烏龍窟》基本劇情取自1993年優秀兒童舞臺劇本《肥豬、肥羊》【2】,特別採用歌仔戲表演形式加以擴充改編。此劇顛覆傳統歌仔戲以小生、小旦為主角之配置,而是以丑角當家,透過演員誇張逗趣的烏龍身段言語,營造詼諧幽默之效果/笑果。

薪傳《烏龍窟》共分五場次,分別由「烏龍窟」、「顧天倫」、「毛猷孝」三處場景貫串演出。劇情演述烏龍窟是個以盜為樂的山寨,由生性樂觀的王天霸領軍。一日,秦豪傑與郝英雄兩人前來投靠烏龍窟,王天霸謂「多人多福氣」便收納二人,並吩咐眾吆囉備宴慶祝,卻發現山寨無「豬羊酒菜」,於是王天霸招募自願下山打劫者,眾吆囉聽聞皆退避三舍,最終,派遣秦豪傑、郝英雄二下山強奪,並賜予二人大菜刀子為打劫工具。兩位菜鳥出草後,先後遇到「顧天倫」與「毛猷孝」二家人。顧家勤儉持家、恪守孝道,毛家卻自私自利、貪生怕死,兩家人在得知郝英雄與秦豪傑是來搶劫後,有著全然不同的反應。於是二人將從毛家搶奪的「豬羊酒菜」送給顧家,並換得顧家給予「豬油醬菜」。最終,害怕被王天霸一群山賊殺頭的二人,只好忐忑不安的帶回「豬油醬菜」。誰知王天霸不僅沒有責怪二人,還誇讚二人情義之舉,於是山寨眾人便「豬油攪飯配醬菜」飽餐一頓,歡樂慶祝。

以哭調唱功及抒情身段見長之薪傳歌仔戲劇團,喜劇向來不是其創作風格,雖然《烏龍窟》是薪傳20年前所編製,然而欲從「兒童劇」改編成一齣老少咸宜的輕喜劇,著實考驗著導演與編劇的功力。王季思曾於《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》提到:「喜劇的特徵是引人發笑。但不同生活經歷、思想歷史、文化素養和人們有不同的笑。」【3】喜劇最重要在於引發笑料,製造笑果,然而何者才是笑點所在?隨著時代審美、文化生活等差異,其笑果內涵亦有所不同,然其基本喜劇的風格特徵卻有了固定模式,如「巧誤情節的喜感」、「顛倒身分的喜感」、「淨或丑的插科打諢」、「諷諫的思想格局」等【4】,不得不說改編後的《烏龍窟》,完全掌握了喜劇精髓,在營造喜劇笑料時,能妥善利用各種新奇事物,或貼近生活時事,或生活化之雙關語彙,以看似尋常卻出人意外之藝術手法,讓舞臺「前臺/後場」、演員「戲裡/戲外」之轉換時,成功將劇場空間融為一體,達到喜劇氛圍之極大化。

就整體手法運用及劇情編排來看,巧妙使用了「前臺/後場」、「戲裡/戲外」之間的緊密關聯,如張孟逸扮演一位失明老婦許氏,然而一個下樓梯的橋段,張孟逸一下往左邊走,一下往右邊去,讓觀眾誤以為是工作人員失誤,將樓梯位置擺錯了,只見後場人員趕緊現身搬移,最後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笑果。而後在自報家門時云:「老生許氏」,後臺卻傳出「你是靠勢丈夫,還是靠勢兒子」,讓張孟逸馬上端正身子往後場反駁「我是說我姓許,人人都叫我許氏,不是什麼靠勢。」最後再由後臺強調「你眼睛不是失明」,將劇情拉回舞臺。又,最後顧毛兩家成員,在混亂中紛紛跑下舞臺,走臺以「台上沒人,會領不到戲金」,重新喚回演員登臺。結合劇中角色之身分特質,以疏離又逗趣的演繹方式,讓整體喜劇效果更為濃烈提升,也使整場戲齣笑聲、掌聲不斷。

在創作手法上,設計強烈的對比橋段,不僅使喜劇笑果提升,更容易於笑鬧中凸顯劇作之微言大意。劇作善以「誤會」、「顛倒」、「錯置」等對二元對立來創造喜感,如王天霸聽到秦豪傑(真豪傑)與郝英雄(好英雄)自報家門時,以為是在讚許自己,沒想到卻是誤會一場;或者許氏與范氏誤會秦、郝二人是來幫忙的,卻沒想到是來搶劫的,頓時使顧毛兩家陷入一陣慌亂。又,山寨明明是「搶劫偷盜、為非作歹」之地,但秦、郝二人卻大剌剌直言到山寨是來學習「除暴安良、劫富濟貧」。又或者如「顧毛」兩家,顧家窮苦家貧,卻孝順和樂,毛家豐衣足食,卻自私自利,讓人思索天倫歡樂背後的親屬關係。此外,在喜劇中結合「時事」,亦是製造笑料的方式之一,如劇作最後神來一筆,將烏籠窟搖身一變成為頒獎典禮現場,隨著燈光節奏,後場傳來「第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,得獎的是—-」,此刻讓扮演王天霸的古翊汎,因身分之「真實/虛假」,形成錯置笑果。不論是「目的誤會」、「關係顛倒」、「虛實錯置」等,都將二元關係進行翻轉,而當這些對立關係差異越大,顛倒翻轉後所造成的不協調感就越加強烈,進而衍生出深刻之喜劇效果。最終,使喜劇在二元對立關係的顛倒與翻轉中,隱晦地諷刺及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面向。

《烏龍窟》大量利用「諧音雙關」修辭,快速而巧妙地博人一笑,此乃中西喜劇最常見之手法【5】,如姓名雙關,秦豪傑(真豪傑)、郝英雄(好英雄)、許氏(靠勢)、范氏(煩死)等,或者因誤聽造成誤會,如將「你不是叫我們全部跪著」聽成「我是問你奸細總共有幾個」,乃至於以「豬油醬菜」充當為「豬羊酒菜」等。正是「妙渾雅謔,總非尋常噴飯語」。劇作善用言詞語句之滑稽手法,讓觀眾被劇中之巧言妙語所折服。劇作整體曲詞賓白,淺顯易懂,特別新編〔烏籠窟〕一曲「人生親像在搬戲,喜怒哀樂做歸篇。」道出人生如戲之喜怒哀樂。劇作將曲詞賓白做適當配置,其曲調或獨唱、或合唱,如烏龍窟一場群戲,安排〔散板〕、〔火炭調〕、〔七字白〕等曲子,古翊汎還故意唱到破音,或於說唱間加入英文「Oh My God」、口頭語「是ㄇㄟ」、以及國語「校外教學」等,穿插尋常用語,造成強烈生動的敘事效果,令人不禁捧腹大笑。

整體舞臺空間設計採虛實間用,「以實為用,虛為輔」。隨劇情演述,分別以極大字體「烏龍窟」、「天」、「孝」「顧天倫」、「毛猷孝」為舞臺背景,不僅清楚交待演述段落,亦藉以彰顯劇作核心主軸「天倫孝道」。劇中特別搭配不少大型而新穎的道具,將以往傳統戲曲之虛擬身段加以具體化,成功營造歡樂場景氛圍,如烏龍窟裡王天霸座椅,加上滾輪,笑鬧遊走於舞臺四方;或讓秦、郝二人手中拿著巨型的大菜刀搶劫;或將手持「馬鞭」變成腳跨「竹頭馬」;或進一步將「吃」的意象實體化,如王天霸吃「爆米花」、毛猷孝一家的「豬羊酒菜」等,更甚者,透過道具變化,製造意料之外的笑果,如舞臺上的三棵樹木,除被范氏屁聲斷樹外,還使用錯置的斷樹手法;又如滑動式的平臺設計,當范氏要下場時,卻立於舞臺紋風不動,原來是藉由滑動式平臺,被推送進後臺,凡此種種,皆活絡了劇場空間,帶來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的笑果。此外,尚且遵循傳統戲曲舞臺虛擬空間概念,如許氏(張孟逸)與范氏(陳振旺)的田裡做活橋段等。多樣元素的舞臺搭配運用,使整體舞臺富有層次感與變化性。

此次於演員編排上,一改過往兒童劇的「反串技法」,而是藉由行當的反差製造歡樂【6】,讓大部分行當回歸傳統,企圖透過演員誇張諧謔的肢體做表,打破觀眾對於演員舊有的崇高形象,如「俊逸小生」古翊汎,甫出場山大王的逗趣樣態,便成功擄獲了不少掌聲;又或者如張孟逸的許氏,遊走於「戲裡/戲外」,亦顛覆了「哭調女王」之稱號;其中,特別讓陳振旺回歸反串范氏一角,自然生動之做表,從扭臀到放屁,一舉一動都是戲,並與張孟逸許氏形成強烈「美/醜」對比。李漁於《閒情偶寄》曾說:「男優妝旦,勢必加以扭捏,不扭捏不足以肖婦人;女優妝旦,妙在自然,切忌造作,一經造作,又類男優矣。」【7】本劇特別讓丑角擔綱作主,取付了生旦之角色地位,郭員瑜的秦豪傑與謝玉如的郝英雄,演出自然討喜、樸拙諧趣。丑角務在滑稽,李漁認為「莫笑世間花貌醜,戲場裡面不能無」,若能善於利用丑角特性,不僅可以調劑冷熱排場,更能將「教忠教孝」之旨意,以嘲弄諧謔之筆法加以彰顯,正是「於嘻笑詼諧之處,包含絕大文章;使忠孝節義之心,得此愈顯。」【8】

「天下之可興、可觀、可群、可怨者,其孰過於曲者哉!」【9】「寓教於樂」的喜劇正是以嘲弄諷刺筆法,進行勸懲教化。李漁在《閒情偶寄》中對「科諢」亦有所規範,認為科諢並非只是單純的調戲嬉笑,而是應該於笑鬧中寓意深刻之忠孝義理。不論是偷拐搶騙的烏龍窟、孝順友愛的顧家,還是貪生自利的毛家,喜劇的「嬉笑怒罵」,可以是崇高的「警世良方」,亦可以是午後抒壓的「一帖涼茶」,更可以是與觀眾同樂,慶祝分享薪傳歌仔戲劇團三十週年來之豐碩成果與榮耀。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【1】薪傳歌仔戲劇團《烏龍窟》於1999年獲選為「第二屆「出將入相-兒童傳統戲劇節」之劇目。林晞如《臺灣兒童戲劇的興起與發展史論(1945-2007)》:「透過公開甄選兒童傳統戲曲演出企劃案,邀請學者專家共同召開評選會議,遴選出「薪傳歌仔戲團」(《烏龍窟》)、「華洲園皮影戲團」(《西遊記-三打白骨精》)、「紙風車劇團」(《武松打虎》)及「國立復興劇團」(《森林七矮人》)等四團於該年三月十三日起至四月四日假臺北「新舞臺」演出十二場。」(臺東: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,2010年),頁110。

【2】周美惠報導:〈兒童歌仔戲《烏龍窟》小丑當家「薪傳」最新創作-跨越傳統藩籬/演員扮相烏龍/劇情詼諧〉,《聯合報》第14版「文化」,1999年3月6日。

【3】王季思:《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》,(濟南:齊魯書社,2002年),頁11。

【4】李元貞:〈中國古典戲劇的喜劇風格〉,《民俗曲藝》(臺北市: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,1987年)第49、50期。

【5】于成鯤《中西喜劇的研究——喜劇性與笑》:「由於音變關係,雙關語不僅同音可以替代,近音也可以替代。古代藝人和現代一人常常利用這一點造成雙關語,或搏人一笑,或嘲笑譏刺。這種情況不論在外國在中國都是如此。」(上海:學林出版社,1992年),頁72。

【6】2003年四月於臺北中山堂演出版本:「《烏龍窟》推翻以往「薪傳】內部的演員佈局,全團來個大反串的演出。原本飾演苦旦的邱秋惠反串山大王,善演潑辣旦的黃美靜和高敏飾演膽小爆笑小山賊,劇中兩位瞎眼婆婆,則由「高強大漢」的男演員陳振旺、楊鴻儒詮釋,詼諧逗趣絕對讓你笑翻天。」(http://wawa-web2.appspot.com/board/d/2318/1/191

【7】〔清〕李漁:《閒情偶寄》,《李漁全集》卷三,(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2年),頁153-154。

【8】〔清〕李漁:《閒情偶寄》,《李漁全集》卷三(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2年),頁57。

【9】〔明〕祁彪佳:〈孟子塞五種曲序〉,收入《歷代曲話彙編》明代編,(合肥:黃山書社,2009年)第三集,頁67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