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煉愛情.超脫喜悲的生命課題

修煉愛情.超脫喜悲的生命課題

修煉愛情.超脫喜悲的生命課題

  • 2019-03-31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沈惠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唐美雲歌仔戲團

觀演時間:2019年2月28日(四)19:30

觀演作品:《千年渡‧白蛇》

觀演地點:臺北城市舞臺

 

戲曲中的白蛇故事,從來都是以法海與蛇妖鬥法的「正、邪」二元對立為主軸,所謂愛情,在人妖殊途的大命題中顯得渺小與脆弱,晚近的影視相關作品,則常將重點移至青蛇與法海,探究他們的情慾,給予他們在白蛇故事中更醒目的位置,然而,要將白蛇故事轉化為愛情的警世寓言,實非糾結於四人的利害關係所能展現。回顧白蛇故事的發展歷程,從唐傳奇《白蛇記》、宋話本《西湖三塔記》的蛇妖迷惑男子,到馮夢龍《警世通言‧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的故事線接近現代熟知的樣貌,只不過結尾以許仙看破紅塵出家,坐化後留下八句詩收束,顯然以法海渡化許仙為主軸。至清傳奇《雷峰塔》,增加了仙山求草、水漫金山、產子祭塔等情節,由於故事漸漸為觀眾喜愛,各劇種爭相編演,於是定調為堅貞的人妖戀情,法海則成了拆散情侶的破壞者。當白蛇妖氣漸失、法海成為可憎的對象時,「佛法」、「果報」變得蒼白無力,更遑論慈悲為懷了。

其實回溯法海的原型,極為耐人尋味。他是唐朝鎮江金山寺的開山祖師,相傳最初修建金山寺時,有一白色巨蟒佔據寺地不動,工人原本要打死牠,法海不許,並斥責說:我又不是漢高帝。(按:相傳漢高祖斬白蛇起義)於是聚集僧人設壇念誦《金剛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等經文,念了一日,該蛇突然昂首吐信示意,之後自行離去。離去時下起大雨,水淹數日方退,而法海禪師仍然端坐岩洞之中,後人建造「法海洞」以為紀念。

從這個原始的法海事蹟來看,法海並無意刁難白蛇,更不願傷害白蛇,而是以佛法度化牠,這似乎「暗合」了唐美雲歌仔戲團《千年渡‧白蛇》裡法海的形象:想盡辦法度脫幻化成人的白蛇白素貞,讓她不要一直深陷在痛苦之中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,《千年渡‧白蛇》試圖挖掘所有人物的真實內心,不希望數百年來踵事增華的白蛇故事趨於人妖對立的直面,也不願意法海成為固執不通、破壞姻緣的劊子手,畢竟這也不合佛理的本意。

本劇一開始即由白蛇的前世—-風塵女子紅蓮亮麗登場(民視演員樓心潼跨界飾演),演技自然奔放,令人耳目一新。紅蓮因遭情人將軍背叛,手刃將軍後意欲自殺,被法海的前世—–年輕僧人阻止,並協助逃跑。法海的前世與紅蓮略有瓜葛,情感被紅蓮啟蒙,礙於身分一直不願面對,然而,紅蓮終究還是被捕,慘遭火刑。紅蓮在烈焰中立誓來世不再做人,僧人在旁誦經,發願要累世修行,渡紅蓮遠離愛慾的折磨。

此段因果的設計,讓法海在千年之後處處「盯」著白蛇的一舉一動有了充足的理由,不願讓她遭受千年前的痛苦,不斷的阻撓她沉浸愛戀之中,他說許仙知道她是蛇精之後兩人感情一定有芥蒂,傷害既可預見,何須再度衝撞?然而一開始循循善誘,白蛇不聽,盜仙草時法海還出手相救,直到水漫金山、生靈塗炭,法海不得已出動護法神將收服她,並鎮壓雷峰塔中。法海的保護、勸誘,最後仍是功虧一簣,收服、鎮壓看似殘忍,然而都是白蛇執念太深、步步進逼的結果。編劇陳健星果然是奇才,為這數百年來定調定型的文本找出了翻轉的線索,一路被憎恨的法海成了另一位情癡,正如當年紅蓮質問他敢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心時,法海只是啞口無言。

如果說法海欲渡白蛇脫離苦海是此劇的命題,但是法海自己也跳脫不出執念又當如何?許仙是否在這一版本中又被邊緣化了?在進一步分析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一則資料。

根據劇團的說法,在構思腳本的過程中,團長唐美雲特別提出三項初心,第一要突破原作框架,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;第二要保留所有精采經典橋段,包括〈借傘〉、〈現形〉、〈盜草〉與〈水漫金山〉;第三就是要為年輕演員們量身訂做,設計文武戲兼備的豐富劇情,由這群戲曲界的新星挑大梁演出。

就這三點來看,《千年渡.白蛇》顯然有完成任務,兩位許仙──李文勳與周孝虹、兩位白蛇──曾玫萍與鄭芷芸、兩位青蛇──張名荏與吳旻真表演均恰如其份,十分精彩,老戲的橋段也精準到位,但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巧思,即是「擺渡人」的設計及宗教情懷的融入。

陳健星不愧為與劇團合作多檔戲、且熟悉劇場規範及劇團特色的編劇,知道唐美雲與小咪這兩塊閃亮的招牌絕對是票房的保證,唐美雲俊美飄逸形塑了一個討喜的法海,那麼小咪就擔負了點化他的任務。這些年,小咪在劇團新戲中屢屢擔綱劇中的靈魂人物,有時是主角真實心靈的投射,有時是超然物外的智者,有時變換身分穿梭劇中,都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,從《燕歌行》、《螢姬物語》到《千年渡.白蛇》均是,也贏得了「百變精靈」的封號。

小咪所飾演的擺渡人,俏皮活潑,以超然的態度點醒法海,是法海身邊的明燈,處處照亮法海的暗黑面,指引法海看清自身的盲點,才能真正渡化世人。儘管這個腳色看似「因人設戲」,但仍是編排巧妙而不牽強,尤其小咪將船槳交給唐美雲的動作,實是饒富深意。事實上「唐美雲歌仔戲團」又何嘗不是歌仔戲界的明燈?有唐美雲和小咪的引領加持,年輕演員們更有了向前的動力。

若要說此劇有甚麼小遺憾,大概就是許仙了。許仙的腳色設定嚴格說來並無不妥,只是諸多唱段都在解釋自己的行為與憂慮,雖然也讓人給予同情的理解,但相對於其他腳色,就顯得貧脊而少有突破了。

「由愛故生憂,由愛故生怖,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」,這段法海規勸白蛇的經文見於《妙色王因緣經》,世間的恐懼憂苦,都是源愛而生,如果能夠遠離自私的愛,又何有憂悲懼怖呢?反覆融滲的主旋律,強調灑脫自在的境界,雖說並不容易做到,但何嘗不是我們修煉的目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