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語新聲話水磨

舊語新聲話水磨

舊語新聲話水磨

  • 2019-11-08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 劉心慧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水磨曲集崑劇團

觀演時間:2019 年 10月5()19:30

觀演作品:《舊語新聲》

觀演地點:大稻埕戲苑

劇照提供: 水磨曲集崑劇團提供

 

 

水磨曲集崑劇團是由崑曲曲友們組成的劇團。業餘崑曲同好組成曲社,參加曲社的成員則稱之為曲友,與京劇票房的成員稱之為票友是一樣的。

 

上個月在《紅樓.夢崑曲》的演出劇評中,筆者提及了京劇演員演出崑曲的一些問題,這次演出的則是非職業演員的曲友,也同樣面臨一些劣勢及優勢。劣勢其實人人可以想見的基本功及戲劇表現的張力問題。職業戲曲演員坐科練有幼功,這道鴻溝是曲友難以跨越的——俞振飛當然跨越了這道鴻溝,但他更多的是曲唱上的功力及文化素養。熟諳舞台的職業演員對於整個舞台的掌控力,也在平日的演出中不知不覺的精進,這次的〈花婆〉較欠缺的就是表演上的層次及張力,這正展現了業餘曲友較難掌控舞台感的問題。

 

曲友演出最大的優勢,首先在曲唱,其次是對人物和戲情的體會。學習崑曲,必由拍曲入手,崑曲的唱念非常講究,必需先由老師說明腔格口法,再開始唱,咬字吐音對了,唱會了才進身段,或者有的曲友單只著重清工,以清唱為主,不涉獵彩演。水磨曲集崑劇團則是清工戲工並重,這也是現今臺灣曲界的普遍現象。雖然在台步功架上曲友遜於職業演員,但如果咬字行腔的規矩對味,聲音運用上的不溫不火,人物情感的恰如其分,這樣一台戲下來也能夠令喜歡崑曲的觀眾開心過癮了。

 

105日的演出,為對外售票的公演,演出四個折子,先後次序為:林佳儀、陳彬的《紅梨記.花婆》,楊汗如、謝俐瑩《西樓記露會》,陳文慧、吳曉雯的《琵琶記南浦》,陳健星、周玉軒的《長生殿小宴》。一般演出都是經驗豐富及最有號召力的演員唱壓軸(倒數第二齣)和大軸(最後一齣),但這次反其道而行,上半場的兩個折子,主演都是劇團中最有影響和號召力的演員,甚至劇團的團長陳彬在第一折就上場演出了,提攜後進之意十分明顯。第一折詼諧逗趣,第二折深情動人,尤其楊汗如飾演的于叔夜無論唱腔還是身上,皆是全場亮點。上半場腔格熨貼,聲音飽滿,表演也非常生動,看得甚是舒服。

 

由於上半場的精彩,自然對下半場有了更高的期待,但在期待最高的曲唱方面,卻是沒有得到滿足。曲唱可分成兩個部分,一是嗓音的運用,二是前面提及的崑曲腔格,下半場都有比較顯著的缺憾。主演聲量都很小,沒有唱出聲音來,僅靠麥克風撐場,其中飾演蔡伯喈的陳文慧聲音較宏亮,但力度仍夠不上小官生,又小嗓運用不甚自如,可再找找,飾趙五娘的吳曉雯腔格是下半場最規範的,但趙五娘為正旦,〈南浦〉哭腔多,曲調高亢,因此在聲音的寬度和力度上都不足;咬字吐音上頻繁出現的倒字和嘴皮子較鬆,就是其他主演共同一致的缺憾了,甚是可惜。

 

現今曲友的演出頻率甚是頻繁,許多曲社至少一年能演出一次,一次以上的也能得見,但彩演很容易因為學習身段——太難,有趣等種種因素——耗費了大半的精力,而忽略曲唱,但曲友當以唱曲為先,仍應注意為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