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夜我們都為愛情瘋狂–《第十二夜》

那一夜我們都為愛情瘋狂--《第十二夜》

那一夜我們都為愛情瘋狂–《第十二夜》

  • 2020-03-14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李欣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台南人劇團

觀演時間:2020年2月23日(日)14:30

觀演作品:《第十二夜》

觀演地點: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

劇照來源:台南人劇團臉書粉絲專頁

 

 

經典莎劇改編在臺灣的劇場一直都是常見的題材,形式從舞臺劇(包含中文、臺語及客語的演出)、戲曲,乃至音樂劇,常常可見不同劇目的改編與實驗,其中也不乏令人激賞的佳作。台南人劇團的《第十二夜》曾於2018年於雲門劇場首演,2019年受邀於「新北市音樂劇節」加演,豐富的音樂與舞臺魅力相當引人入勝。2020年再一次於臺中、高雄、臺北巡演,延續莎喜劇帶給觀眾的感動。

 

然而改編莎劇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莎士比亞並不是為了二十一世紀的觀眾而書寫創作,他創作的時代背景、使用的語言、文化符碼的指涉,都與今日觀眾的語言文化習慣大相逕庭,因此搬演莎劇要克服並不是只在劇本的翻譯,而是不同文化的挪移與詮釋。台南人將背景設定在20年代左右的上海,衣香鬢影的爵士年代,似乎可以遙遙呼應16世紀末與17世紀初那個民族自信心冉冉上升,國家逐漸富強的英國,都是歌舞昇平的好年好日。然而為了符合改編後的文化環境,語言作了調整,人物也有了修改,如將強調社會階層的人物(如公爵、伯爵),轉而變成一般的富人階層,小丑也變成了算命仙。這樣的修改拉近了與觀眾生活的距離,但算命仙可以自由進出家中、成為家族親近的一員,這樣的角色在華文文化中似乎少見,雖然趣味性十足,演出也生動活潑,但仍也不免有些尷尬。

 

就結構而言,劇情依然遵循莎劇的故事線,但可惜的是依然沒有解決人物情感推動過度快速、簡化的問題,如談夏暉(凱爾飾)在得知梅東琴(劉廷芳飾;在劇中又化名為梅春帆)原為女兒身時,情感從原本被背叛的憤怒轉而成為滿滿的愛意,這樣的情緒轉換彷彿快轉一般,少了情感的鋪陳,只滿足了將故事完成的功能。而馬萬重(崔台鎬飾)被戲弄、安通明(謝孟庭飾)對梅春舫(周浚鵬飾)若有似無的曖昧,這些支線並沒有得到解決。當然,這些問題在原著中也沒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交代,原著中人物情感的轉換也有過於簡化的問題,但由於改編後的音樂劇臺詞被大量的歌舞取代,人物內心的轉折與表達無法完全以臺詞交代,反而以音樂訴說情感,相對地人物的形象厚度被削弱許多,反而更凸顯人物形象的平面單一。

 

同時,音樂的演出又是相當的吃重,整部戲音樂少有停歇,連樂團偶爾也客串劇中人物,彷彿歌隊一般地跟其他角色互動。這些設計都讓音樂成了本劇很重要的一環,形塑角色形象、傳遞情感、創造氛圍,不同的樂風帶給觀眾一場相當高強度的聽覺饗宴。但也因音樂填滿了表演的大部分,在上半場結束前,筆者已經感覺到一點美感疲勞,音樂過度的刺激反而讓觀眾無法專注於演出及舞臺其他部分的表現。但這部分在下半場有了些改變,當下半場的臺詞量較多、演員互動及即興發揮較自然時,反而讓演出更加完整。

 

然而,整部作品的呈現仍是相當有水準及令人耳目一新的,音樂風格豐富,歌舞熱鬧,的確很能吸引觀眾,共感於一個美好歡愉的歌舞世界。以「瘋狂的世界」作為主題串起整部作品的核心,在這裡最瘋狂的事不過就是為愛瘋狂的人們,為了愛而放棄了自己。談夏暉為了愛苦苦追求、梅東琴為了愛隱藏了姓名與性別、秦冬梅(賈黛兒.丹希羅倫飾)為了愛放下了守喪的堅持、馬萬重甚至被當成了精神病被關起來,安通明為了愛讓自己深入險境,這些為愛瘋狂、為愛不顧一切的傻勁,讓觀眾看得暢快滿足,在戲劇的世界裡感受愛情的無限魔力。莎士比亞的喜劇是相當有渲染力的,為愛痴狂的角色們受命運擺弄無法如願時,看得觀眾又急又慌,但當好事多磨後的皆大歡喜降臨時,觀眾如釋重負,彷彿經歷了一場愛情的冒險,一起享受美好幸福的片刻。在這樣的愛情裡,所有的荒誕、瘋狂都可以被接受、被理解,但在現代的舞臺上,有沒有可能有不一樣的表現或詮釋?本劇除了增強音樂性與文化移植,故事線與結構離原著並沒有太多的改變,但卻因為強調音樂、歌舞的表現,使得劇情內容相對平面許多。當許多人都熟悉的莎喜劇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現代觀眾面前時,或許也是重新思考改編莎劇是讓我們離經典更近一步,而是為經典換了另一個裝扮?